报告题目:全球史视域下的中西互译与文明交流互鉴
报 告 人:王银泉 教授
报告时间:10月14日(周一)上午10:00-12:00
报告地点:莲花街校区5号楼5231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王银泉,理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导、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科技史博导,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福建“闽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研究方向包括翻译史、汉学史与中西文化科技交流史、中医翻译史与中医文化国际传播、区域国别研究、对外传播新闻翻译。主要兼职包括江苏省文学类研究生教指委委员,教育部《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研制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委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委会副会长。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江苏省优秀理论成果奖等。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2006-2011年)》外语学科高被引作者、中国外语学科高被引论文TOP10排行榜排名第二。牛津大学人类学与博物馆民族志学院开设中医西传专题讲座和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学术交流(2019年)。完成90万字专著《耶儒对谈——明末清初翻译与中西文化科技交流(1582-1793)》。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个。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剑桥大学SSCI 和A&HCI期刊English Today,《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在重要报刊发表各类文章130多篇,多篇代表性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和《明清史》和“学习强国”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外语战略动态》部分转载。
报告简介:本研究基于中西文化互译与中西文化科技知识交流与传播活动视野,以全球史视野为研究路径,以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为导向,以知识传播为着眼点,全方位考证大量原始史料,参考国内外史学界、汉学界、翻译界、经济史学界的前沿研究进行交叉验证和评述,对明末清初中西互译的主要特征、翻译观和翻译策略进行了归纳。明末清初二百余年的中西文化互译打造了前所未有的中西文化科技知识交流与传播活动,传入了融合众多学科的应用知识,给中国知识体系带来了承载前所未有的新词语为代表的新知识和新概念,为推动来自异质文化的知识在中国文化里通过传播与创新,发展形成更多新知识奠定基础铺平道路,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同时,来华西人通过译介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和以及考察和研究中国而撰写的信札,促进了中国文化作为地方性知识在西方世界知识体系里的流播、交流、理解、鉴赏和接纳,加剧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知,构建了西方人的中国观,使得明末清初在华西人塑造的中国形象成为这一时期欧洲人认识中国的起点,有理有据地证明了中国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了影响,促使中国文化作为区域知识通过交流、传播、融合和吸纳,成为世界知识体系的重要贡献者,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与互鉴。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外语学院
2024年10月14日